当前位置: 首页 > 上海中山医院 > 心血管内科医生

心血管内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是我国教育部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心血管病临床质控中心。目前本中心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教授/副教授51名。辉煌历史:中山医院心内科创建于1948年,由我国著名心血管病学专家陶寿淇教授开创,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灏珠教授、著名专家诸骏仁、浦寿月、林佑善和蔡迺绳等名医传承。1980年包括心内科在内的心研所被正式任命为WHO和卫生部心血管病研究和培训合作中心1988年心内科被国家教委批准为重点学科1994年被批准为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1994年被指定为全国心血管病临床药理中心1997年被列为“211工程”发展规划的重点学科1998年再次蝉联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2001年被指定为上海市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2001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复旦大学“985工程”重中之重建设学科灿烂当代:中山医院心内科在新一代学科带头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教授的带领下蓬勃发展。它聚集了多名心血管高端人才;涌现出一批国家医学发展需求的重大科技成果:如炎症性心肌病研究、血管内超声技术、新型冠脉药物支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2015年,心内科搬迁入东院区新址,就医环境优化,硬件设施改善。优势医疗:1)冠心病诊疗冠心病、心绞痛、心梗的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后随访和治疗指导。本科室完成了冠脉斑块旋磨术,建立了全天候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症抢救的“绿色通道”。2)心律失常诊疗(心电生理射频消融和起搏器)心房颤动、室早、室速、室上速等心律失常疾病的介入诊疗和药物治疗。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心脏传导系统疾病的起搏器治疗、咨询和随访。每年使用Carto/INSITE3000三维标测系统、Pruka700电生理多导记录仪等先进设备,每年完成心脏电生理和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手术超过1500例。目前每年植入永久起搏器数量超过800台,每年植入ICD/CRT数量超过100台。3)结构性心脏病诊疗(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经导管封堵治疗,成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的介入,室间隔化学消融等治疗。目前,结构性心脏病年介入治疗超过700例。2009年开展了瓣周漏介入治疗,2010年葛均波教授完成了经皮人工主动脉瓣植入术。4)慢性心力衰竭和心肌炎、心肌病诊疗病毒性心肌炎,扩张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个性化治疗决策和指导,随访。心肌炎/心肌病研究成果获得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心脏同步化治疗(CRT)及干细胞移植治疗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全新治疗策略。5)肺动脉高压诊疗肺动脉高压的右心导管检查、靶向药物治疗。血栓相关疾病的规范化诊疗。6)高血脂诊疗血脂异常的早期检出、治疗指导和监测。7)难治性高血压诊疗:各种难治性、顽固性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随访。8)慢性心血管疾病管理为有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和慢性心血管病患者制定规范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健康教育和医疗咨询。特色技术:1.腔内影像(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功能评估(压力测定)应用于冠状动脉疾病诊治。2.复杂冠脉病变的介入治疗,包括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严重钙化病变、左主干、分叉病变、严重三支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策略优化及技术创新。3.瓣膜病的介入治疗: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2010年)、经皮二尖瓣修复术(2012年)及应用我国自主研发VENUS-P自膨胀瓣膜系统成功实施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2013年)。4.自动心脏复律除颤仪(ICD)、双房同步起搏预防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不同部位心脏起搏、心脏起搏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5.遗传性心脏病高危人群基因检测,在病人尚未发生器质性变化前作出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避免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学科前沿:中山医院心内科在血管内超声研究、新型冠脉支架研发等领域一系列成果,推动了我国心血管临床诊疗规范和技术革新;发现心肌桥特有的“半月现象”和“指尖现象”,并修正了传统治疗方法,成果已被录入国内外心血管病教科书;针对传统冠脉药物支架的固有缺陷,主持创制新型可降解涂层支架,使致死性血栓形成发生由原来的1.2-1.9%降至0.34%,每年超过8万例冠心病患者获益;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RACTS研究),确立了西洛他唑在冠脉支架内再狭窄防治中的作用和地位,2003年被美国TCT会议评为该年度十大“最新突破性研究”。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2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5项;近5年来,曾获得国家级及省部重大科研资助20余项,发表论文400余篇,SCI收录115篇;主编/副主编著作11部。心内科目前紧密结合我国心血管病迅猛增长的严峻现状,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着眼国际心血管领域前沿和难点问题,主要针对以下五个方向开展临床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一:利用“上海心脏健康研究队列”,探讨我国社区居民慢性心血管疾患的优化防治模式。探讨社区人群与高危人群管理相结合、疾病管理与危险因素干预相结合的慢病综合防治模式,探寻适合社区层面推广应用的优化防治方案,从而降低我国居民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二:利用已形成的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优势,针对心血管复杂危重症这一国际难点问题,开展内外科联合治疗优化策略研究复杂冠心病治疗的策略优化:包括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严重钙化病变、严重三支血管病变等复杂冠心病的治疗策略优化;应用达芬奇机器人和介入治疗技术对复杂冠心病实施“杂交”手术,开展近远期临床观察研究。三:立足国际学术前沿,基于终末期心血管疾病替代治疗的创新性科技成果,深入推进细胞治疗及器械与组织替代治疗的优化策略研究针对终末期心肌疾病的新兴治疗技术快速发展,主要包括细胞治疗、心室辅助装置或人工心脏以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等,建立一套能够改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优化治疗方案。四:针对当前冠脉药物支架的设计缺陷,借鉴“新型可降解涂层冠脉支架”创制的成功经验,开展新一代功能化冠脉支架的研发与科技转化开展支架植入后血管重塑研究;探讨支架涂层材料及洗脱药物对血管重塑的作用及其机制;探索支架在维持血管正性重塑同时如何稳定斑块和内皮功能的完整性,使支架系统不仅成为维持血管物理重塑,更能保持血管原有功能并与血管“和谐”共存的功能性植入物。五: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发挥技术引领和示范作用,开展结构性心血管疾病的微创治疗研究,推动我国心血管介入治疗新兴科技的发展心内科在经导管心脏瓣膜修复领域曾成功完成我国首例瓣周漏介入治疗(2009年)、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2010年)和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2012年),揭开了我国心脏瓣膜疾病介入治疗的新篇章。

[...展开]

上海中山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

医生姓名
科室
医生擅长
门诊时间
就医服务
蔡廼绳
蔡廼绳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心衰、心律失常诊治
刘华
刘华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擅长:心脏危重症及老年结构性心脏病等诊治。
陈允钦
陈允钦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擅长:血脂异常、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张磊
张磊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擅长:心内科常见病、晕厥、心脏起搏器手术和心力衰竭器械治疗。
仲昕
仲昕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擅长: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秦晴
秦晴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擅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论文10余篇
陈学颖
陈学颖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擅长:心律失常、心衰、冠心病等心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心脏起搏器的植入和随访以及慢性心衰的器械治疗。
弭守玲
弭守玲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擅长: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诊疗及康复(心肺功能评估,药物治疗,饮食营养,科学运动,心理睡眠管理,戒烟干预,体外反搏等),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搭桥术后,换瓣术后,心力衰竭,高血压,高血脂等患者的康复
聂振宁
聂振宁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擅长:各类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
汪菁峰
汪菁峰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擅长:心脏起搏器的植入,以及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器械治疗。
徐磊
徐磊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擅长: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尤其是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心衰的起搏治疗等。
杨虹波
杨虹波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擅长: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心血管影像学和功能生理学评估
唐骁
唐骁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擅长: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溃疡(老烂脚)、外周动脉硬化闭塞、颈动脉狭窄、动脉瘤、动脉夹层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宿燕岗
宿燕岗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擅长:擅长缓慢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起搏治疗
戴宇翔
戴宇翔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擅长:冠心病尤其是早发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像及功能诊断、介入及药物治疗,以及遗传性心脏病、高血压、高尿酸合并心血管疾病等诊治
周二上午 周三上午
张英梅
张英梅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擅长:冠心病的诊治
周一下午 周三下午
赵刚
赵刚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擅长:冠心病诊断和介入治疗;高血压、房颤、心力衰竭等常见心血管疾病的慢病管理
王箴
王箴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擅长:高血脂症、高血压、心力衰竭、冠心病等心内科疾病的诊治
周一下午 周四上午
陆浩
陆浩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擅长: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擅长复杂病变如左主干、慢性闭塞病变、分叉病变、钙化病变的介入治疗
周一上午 周二上午
张书宁
张书宁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擅长:冠心病药物及介入治疗
周一上午 周五上午
1234 下一页 1/4 页 65 条记录 跳转至: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手机端 手机端
手机端
手机端二维码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顶部 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