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海中山医院 > 核医学科医生

核医学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核医学科的前身是由赵慧杨教授于1958年组建的同位素实验室(后改名核医学实验室),是国内最早开展同位素临床应用和研究的单位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核医学的起源地之一。系我国重要的核医学临床、科研、教学和药理基地,也是复旦大学重点学科和“985"重点学科,为复旦大学核医学研究所挂靠科室,其总体医疗和科研水平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近7年在复旦版医院排行榜专科盛誉排名始终为华东第一名、上海之首。  1959年在同位素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了放射医学教研组、放射医学研究所。我室编撰了全国统一教材《放射医学》用于全国教学需要。我院核医学科先后于1959年一1960年又举办了放射性医学专业班,内容包括同位素应用、放射损伤与放射病核放射卫生防三部分。后来由于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和需要放射损伤核放射病及放射卫生防护两部分搬离中山医院,迁至新址。同位素应用部分留在上海中山医院,后改名为核医学科。1983年核医学科被确定为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并担任国际原子能机构临床核医学医师培训基地。  中山医院核医学科一贯重视人员梯队建设,现有专业技术人员57名,医师系列26名、技术系列17名、护理系列6名和放射性药物系列8名。  现任科室主任石洪成教授,兼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常委、面向基层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核医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与分子影像杂志常务编委。  核医学科现占地面积5800余平米,科室下设四个中心:PET分子影像中心-配备4台PET/CT及1台PET/MR,现有PET/CT年检查病人约17000人次。单光子功能影像中心-配备2台SPECT/诊断CT、1台SPECT、1台心脏专用机和1台乳腺专用机,每年单光子显像检查约14000人次;核素靶向治疗中心-配备1台SPECT/诊断CT、1台超声诊断仪和9张核素治疗病床,每年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约500人次。  核医学科作为复旦大学的附属综合性教学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承担了复旦大学医学院本科生、留学生等核医学专业的教学任务,同时作为医学影像与核医学专业硕士、博士点,为我国核医学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先后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40余名。2010年起成为国家首批住院医师培训专业基地,参与修订了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大纲(核医学专业)、参与编写人卫版专科教材《核医学》,承担10余人次的住院医师培训任务,为各专科临床研究生轮转培训提供了重要的临床训练基地。近年来,核医学科取得了15项各级科研课题的资助,总经费500余万,包括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3项各级人才基金;科室共发表论文335篇(SCI收录151篇).   历任科主任:赵惠杨、陈可靖、陈绍亮、石洪成。

[...展开]

上海中山医院核医学科医生

医生姓名
科室
医生擅长
门诊时间
就医服务
张一秋
张一秋
副主任医师
核医学科
擅长:核医学PET/CT、PET/MR和SPECT/CT的影像诊断,甲亢、甲状腺癌的131I治疗及骨转移瘤的内放射治疗。
李蓓蕾
李蓓蕾
副主任医师
核医学科
擅长:肿瘤PET/CT显像,甲状腺癌同位素碘治疗,肿瘤骨转移骨痛同位素治疗
胡鹏程
胡鹏程
副主任医师
核医学科
擅长:从事核医学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15年。
程登峰
程登峰
副主任医师
核医学科
擅长:核医学分子探针用于肿瘤、心血管及脑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的探索应用。
陈雪芬
陈雪芬
副主任医师
核医学科
擅长:核医学影像诊断及甲亢、甲癌、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痛核素内放疗
周二下午
修雁
修雁
副主任医师
核医学科
擅长:核医学影像解读;甲亢、甲状腺癌、肿瘤骨转移核素治疗
周二上午
石洪成
石洪成
主任医师
核医学科
擅长:PET/CT、SPECT/CT及核医学显像与CT、MRI等影像的对比分析,甲亢、甲状腺癌及肿瘤骨转移等疾病的放射性核素治疗
周四上午
陈绍亮
陈绍亮
主任医师
核医学科
擅长:核医学诊断及放射治疗、疑难影像解读,肿瘤,心、脑、甲状腺疾病诊治和骨转移治疗
周五上午
1/1 页 8 条记录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手机端 手机端
手机端
手机端二维码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顶部 顶部
顶部